巧手绘梦:残疾手艺人的生命华章

发布时间:2025-08-19 08:44

在宜君县的村落间,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女性——她们或许身有残疾,却从未向命运低头。生活的坎坷不仅没有消磨她们对生命的热忱,反而让她们在时光的打磨中愈发坚韧。她们以匠心为笔,以热爱为墨,用毛线的缠绕、面团的揉捏、剪刀的开合,在命运的画布上绣出了别样风景,书写着平凡生命里的不凡篇章。

郭玉平:钩针编织生活暖意

西村综合服务中心石堡村的郭玉平,她将对生活的热爱都倾注在毛线钩织里。一根钩针、几团彩线,在她手中仿佛被赋予生命:缠绕勾连间,栩栩如生的花朵悄然绽放,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跃然眼前,实用美观的杯垫、挂件更是信手拈来。 这些作品里藏着她的耐心与匠心——站在田埂上观察野花形态,坐在灯下反复调试配色,每一针都凝聚着对生活的细腻感知。乡邻们爱她的作品,有时是孩子生日的兔子挂件,有时是主妇们心仪的杯垫,这份被需要的温暖,让她的日子因钩织而焕发光彩。郭玉平总说:“钩针拿得稳,日子就过得踏实。”

王慧侠:花馍蒸出烟火奔头

太安镇焦坪村的王慧侠,2020年因双腿踝骨坏死被鉴定为肢体四级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在县残联与镇政府扶持下,她当年注册了“宜君县忠孝大全寿衣店”,用细致服务为乡邻提供便利。 2025年3月,她新增面塑花馍项目,面团在掌心几经揉捏,转眼化作吉祥龙凤、憨态生肖或节庆花馍,红绿花饰点缀其间,藏着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从最初的失落,到如今蒸馍时的专注、打理店铺时的耐心,她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意。“残疾不是路的尽头,是换条路走得更稳。”烟火缭绕中,她把日子过得踏实有奔头。

熊存仙:剪纸传承非遗薪火

太安镇艾蒿洼村的熊存仙,作为县级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她的“娑罗遗韵剪纸小院”是乡野间的文化驿站。自1982年踏上创作路,她的剪纸作品屡获佳绩:《娃坐莲花》获县级评比三等奖,《娑罗树》入选全国剪纸艺术展,《富贵长寿》亮相省级美术展,50余幅作品被县级活动展出。2023年以来,她随县文化馆开展非遗培训十余场,进社区、校园、乡村播撒剪纸种子。2024年成立剪纸小院后,她手把手教村民、孩子剪纸,让非遗在乡野扎根。“剪刀能剪出生机,传承能留住根脉。”她用坚守诠释着文化传承人的担当。

三位手艺人,以残疾之躯绽放生命力量。郭玉平的钩针织就温暖,王慧侠的花馍升腾希望,熊存仙的剪刀传承文脉。她们证明:命运的坎坷挡不住热爱的脚步,平凡的日子里,只要心怀热忱,每双手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每颗心都能照亮生活的方寸天地。在宜君的土地上,这份坚韧与热爱,正续写着更多动人篇章。


网络编辑:铜川市残疾人联合会
信息审核:铜川市残疾人联合会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