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明:轮椅上的乡土墨客

发布时间:2025-08-07 11:30


在宜君县尧生镇西舍村,有一位与命运较劲的写作者。他叫冯新明,1974年出生的他,因肌肉萎缩症导致肢体一级残疾,然而他却用文字在黄土高原上筑起了一座精神家园。

命运枷锁中的文字觉醒

疾病让他的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却挡不住思想的驰骋。2017年,他正式踏上创作之路,散文、短篇小说等在他笔下不断涌现。对他而言,写作不仅是爱好,更是热爱家乡、讴歌家乡、感悟生活、激励自己的方式。他用8年时间完成了60余万字的积累,公众号“圪梁梁上”成为当地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我把写作当成另一种劳动,在文字里我能自由奔跑。”冯新明向记者说道。

文化突围中的托举

冯新明的坚持,也迎来了温暖的助力。2024年3月,在宜君县残联的资助下,他的散文集《家在宜君》成功出版,字里行间满是对故土的深情。县残联更贴心地为他创建“新明文化工作室”,让他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专注创作,尽情挥洒文字创意。冯新明说:“这几年,县残联经过多方筹措,为我出版了散文集《家在宜君》,并且鼓励我安心创作,为我打造了‘新明文化工作室’,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并且在生活方面给予了诸多的关心和帮助,通过一系列举措,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生活和事业的关心与帮助,让我更加有信心,发挥自己的专长,继续在文学写作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宜君县残疾人联合会干部王莉说:“近年来,县残联聚焦‘精准助残、服务提质’,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托养、技能培训、无障碍改造、阳光增收、创业就业、救助帮困等项目。累计为70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实际困难。下一步,县残联将持续立足工作创新,始终坚持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的工作理念,突出‘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责定位,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传递到每一位残疾人心中。”

乡土叙事中的精神图腾

  《家在宜君》收录的36篇散文,分别从家乡景物、人物、生活三个方面,对宜君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进行了丰富细致地描述,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轻松诙谐的手法,表现出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宜君人对家乡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这种扎根土地的创作风格,让冯新明在当地收获了极高声誉。村民王存仓在果园劳作时告诉记者:“新明写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读他的文章就像在听老邻居拉家常。”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生命的张力。“我想让更多人看到,黄土坡上的农民不仅会种地,也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故事。”这个坐在轮椅上的汉子,用文字为自己、为家乡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冯新明的故事,是一个残疾人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生动注脚。在宜君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的文字如同塬上的酸枣树,在贫瘠中绽放出最耀眼的生命之花。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正是他作品最动人的力量。


网络编辑:铜川市残疾人联合会
信息审核:铜川市残疾人联合会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