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特奥会系列报道—— 铜川都为残疾人朋友做了哪些事?

发布时间:2021-10-19 16:33
  国内规格和水平最高、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综合性残疾人运动会——残运会暨特奥会,将在我们的家门口举办。我们期待已久的高光时刻——盲人跳绳项目比赛10月23日将在铜川开赛!
  随着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围绕残疾人的好消息纷至沓来,这也折射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显著成就。近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研究残疾人工作,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市总体工作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残疾人的政策制度。市人大、市政协定期开展残疾人工作视察和调研活动。市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全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疾人组织积极发挥作用”的残疾人事业工作体制机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了促进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平等、参与、融合进一步深化,铜川以“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为抓手,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运行机制不断突破创新,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8002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1854名贫困残疾人纳入兜底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全覆盖,建档立卡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问题全面解决,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义务教育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基本实现。
铜川市人大开展贯彻《残疾人保障法》专项调研
  扶贫助残工作成效明显。建成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7个,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15个,辐射带动2000余名残疾人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增收。395名贫困残疾人得到阳光增收扶贫、电子商务扶贫和集中托养行动。11453人(次)建档立卡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获得意外伤害保险。150名视力残疾人通过盲人保健按摩培训实现自主就业、创业脱贫。1600余人(次)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得到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我市残疾人梁银行、王军侠、海浪等自强创业的先进典型事迹被各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在残疾人中树立了脱贫致富典型。
铜川市残联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
  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稳定保障。坚持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普惠和特惠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制度,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90000余人(次)领取残疾人两项补贴,659户672名成年重度无业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7232名城乡低保家庭中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654名特困残疾人得到临时救助。32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存量全面清零。29种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康复即时报销。31629人(次)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8633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得到补贴。
  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制定出台了《铜川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铜川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方案》《铜川市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方案》,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家庭不再受到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4000余名残疾人受益于白内障复明、假肢装配、精神病免费服药和住院等重点康复项目。2269名残疾人适配到辅助器具。300余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训练。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80%。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500余名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得到资助,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112名残疾大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大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读并得到相应资助。
铜川市残联深入文明塬村开展残疾人辅具适配
  残疾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通过采取基地辐射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资金扶持就业等举措,持续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23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就业基地吸纳近1000名残疾人就业。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残疾人就业再就业专场招聘会近50场次。扶持自主创业残疾人339名。建成残疾人就业培训示范基地3个,开展残疾人刺绣、手工编织、电子商务、盲人按摩、干杂果种植等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残疾人近万人(次),提高了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十三五”期间新增城乡就业残疾人2200余名,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就业增收。
铜川市残联调研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
  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制定出台《铜川市残疾人优惠政策若干规定》,开通12385残疾人维权服务热线,市、区县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共接待涉及残疾人维权咨询2000余人(次),办理残疾人援助案件近300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各级残联利用全国助残日等残疾人重大节日开展与残疾人相关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拓宽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的覆盖面。市人大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2次。部分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和残疾人工作者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发挥着参政议政作用。持续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为实现精准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更好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奠定了基础。
  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坚持活跃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举办以“乐享冰雪、助力冬奥、康复健身、共奔小康”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陕西省残疾人冰雪运动启动仪式。组队参加全省聋人飞镖比赛,获得团体第一、2个个人第三名及优秀组织奖。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书香中国•阅读有我”、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等品牌文化活动,选报的特教学校学生衍纸画作品《青衣》获得全省特殊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成果展示活动一等奖。残疾人作家刘爱玲短篇小说《俊样的保卫战》在第二届西北文学奖评选中荣获小说类佳作奖,中篇小说《母爱消防车》获首届“铜川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依托市图书馆建成铜川市“盲人影屋”,推进视障文化观影服务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品牌化。市、区县图书馆均设有残障阅览室,免费向残疾人开放。举办铜川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暨“绽放生命、共享阳光”文艺汇演、“关爱残疾人生活,建设幸福铜川”爱心助残特殊艺术晚会、“让世界充满爱•圆梦铜川”爱心助残特殊艺术晚会等,组织参加第九届、第十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分获声乐类二等奖和三等奖,残疾人朋友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铜川市组织残疾人参加第十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
  残疾人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加大残疾人事业专项投入力度,残疾人康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全市总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每年投入资金84万元,专项用于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全市各乡镇(街办)、村(社区)均成立了残联或残协,选聘了残疾人专职委员,覆盖城乡基层的残联组织体系逐步完善。着力提升各类服务机构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市、区县残联8个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依托卫健、民政部门的专业机构和民营机构、残疾人领办的企业建成陕西省残疾人足球训练基地1个、文化示范基地1个,残疾人就业基地1个、培训示范基地3个,残疾人扶贫基地22个,市、县级残疾儿童康复机构4个,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4个、托养机构11个,特色工艺品制作2个。2个基层残疾人组织被评为全省“残疾人之家”。
铜川市残联开展全国助残日宣传活动
  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有力提升。全市新建道路、医院、学校、银行、商场、文化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均落实无障碍建设要求,无障碍设施比例达到了90%以上。铜川书画公园、城市运动公园、正阳公园等公园绿地同步配置了无障碍坡道,方便残疾人游园。新建的铜川博物馆、铜川大剧院、全民健身馆、体育馆、市人民医院南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均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扶手、提示音响等设施。全市现有客运汽车站、公路服务区均设置无障碍通道,市内公交线路实现了残疾人免费乘车,为残疾人免费办理公交“爱心卡”,并设置“老弱病残”专座,配备车载屏幕和语音报站系统,客运站为残疾人开通绿色售票通道,方便残疾人出行。1200余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居家实现了无障碍,信息无障碍建设步伐加快,残疾人日常出行、信息交流更加便利。


网络编辑:铜川市残疾人联合会
信息审核: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